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工作

 行业资讯     |      2025-04-05

进入专题: 财税改革 。

据审计署官员介绍,今年上半年,审计署派出4.13万名审计人员,历时三个月,对187.36万笔地方政府性债务逐笔、逐项进行了审计,工作深入细致,因而结果是可信的。不错,保障房建设是一大民生工程,其资金缺口的确很大。

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工作

你看能不能控制住地方债务泛滥问题?一旦事关个人财产和乌纱帽,我想马上就可以控制住。(编者按: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近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从总量上看,风险似乎可控,但从结构上看,风险依然不小。前者超过了央行报告中所述的数字,后者接近穆迪公司的估计,即审计署的审计低估了3.5万亿元银行贷款。这样的问题,就不是靠财政收入增长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但如何能保证这些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如果地方政府不将其不用于保障房建设,中央政府怎么办?这些安排都没有。国外一些机构(如穆迪评级机构)估计的数字更高。1978年至2008年的第二个30年,历经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世界金融的棋盘中,中国仍只是一只棋子,更多的时期是在不自觉地下棋。

30年前,我们并没有明确的、并被以后历史不断验证的战略规划(当然体现阶段性策略的五年规划并没有间断过)。这一切,迫切要求决策部门,尽快统筹大局,运筹帷幄,就中国金融发展的方向、原则、不同时期的发展内容、不同政策措施的先后衔接配套,有个明确的答案,有个清醒的判断与安排,即必须要有一个金融发展的总体战略(尽管内容可以不公开)。特别是这轮美国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力量组合变化的形势更趋复杂化。但是当这条小河已变成大河,与外面的大海相连,甚至自身已成为大海的一部分时,就不能仅靠摸石头过河跨海了,而是需要学习造船、造桥技术,只有通过驾船、搭桥才能过河跨海。

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为一体,是财政的出纳。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尽管改革开放成绩骄人,但是在进一步迈向全球化经济征途中,迄今的内修功夫仍差人意,经济、金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其多样性和复杂性是30年来从未见过的。

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工作

因此,我们既要继续奋进,谋求不断的突破,在参与构筑新的时代大势中,维护自身的发展大业。厘清中国金融长远发展的应有逻辑、谋划好今后的具体部署,这既是中国经济伟大复兴中极为重要的关注点和精妙之处,也是让当今世界中心货币国家及其它国家能够接受中国历史性复兴所必须要做的中国宣示。简单的愤青,只图短期情感的宣泄和痛快,同样非国人精粹的传承。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30年,中国的金融,是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孤儿。

世界经济正处于又一个二百年大变局的转折时代。中国更需要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为与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共赢的、务实的选择。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日趋激烈。中国当时几乎无市场意义上真正的金融,自然也无从谈起金融战略。

又要在发展中国大业的同时,顺时代大势、追求世界和谐,其中不乏包括适当的、临时的妥协和委屈,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国际摩擦,实现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不使国际货币体系崩溃,不使全球化趋势中断甚至倒转。一系列的金融问题与矛盾,错综复杂,互相交织,处理中孰前孰后、孰轻孰重、孰短期孰长期、孰国内孰国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工作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事务协调由G 7转变为G 20机制的时代,意味着正是中国必须确立战略利益的重要时期。或者形象地说,当中国经济、金融还只是一条小河时,我们可以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

一筹莫展,不求国家的上进,非国人精粹的传承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尽管改革开放成绩骄人,但是在进一步迈向全球化经济征途中,迄今的内修功夫仍差人意,经济、金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其多样性和复杂性是30年来从未见过的。中国更需要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为与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共赢的、务实的选择。下一个30年,由中国不断壮大的经济地位所决定以及危机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将显著不同于过去的30年,中国要谋求经济的持续发展,已不同于过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必须事先要有系统思考与战略谋略。简单的愤青,只图短期情感的宣泄和痛快,同样非国人精粹的传承。一系列的金融问题与矛盾,错综复杂,互相交织,处理中孰前孰后、孰轻孰重、孰短期孰长期、孰国内孰国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日趋激烈。但是当这条小河已变成大河,与外面的大海相连,甚至自身已成为大海的一部分时,就不能仅靠摸石头过河跨海了,而是需要学习造船、造桥技术,只有通过驾船、搭桥才能过河跨海。

或者形象地说,当中国经济、金融还只是一条小河时,我们可以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30年前,我们并没有明确的、并被以后历史不断验证的战略规划(当然体现阶段性策略的五年规划并没有间断过)。

1978年至2008年的第二个30年,历经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世界金融的棋盘中,中国仍只是一只棋子,更多的时期是在不自觉地下棋。中国当时几乎无市场意义上真正的金融,自然也无从谈起金融战略。

世界经济正处于又一个二百年大变局的转折时代。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事务协调由G 7转变为G 20机制的时代,意味着正是中国必须确立战略利益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既要继续奋进,谋求不断的突破,在参与构筑新的时代大势中,维护自身的发展大业。这一切,迫切要求决策部门,尽快统筹大局,运筹帷幄,就中国金融发展的方向、原则、不同时期的发展内容、不同政策措施的先后衔接配套,有个明确的答案,有个清醒的判断与安排,即必须要有一个金融发展的总体战略(尽管内容可以不公开)。

特别是这轮美国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力量组合变化的形势更趋复杂化。又要在发展中国大业的同时,顺时代大势、追求世界和谐,其中不乏包括适当的、临时的妥协和委屈,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国际摩擦,实现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不使国际货币体系崩溃,不使全球化趋势中断甚至倒转。

厘清中国金融长远发展的应有逻辑、谋划好今后的具体部署,这既是中国经济伟大复兴中极为重要的关注点和精妙之处,也是让当今世界中心货币国家及其它国家能够接受中国历史性复兴所必须要做的中国宣示。一筹莫展,不求国家的上进,非国人精粹的传承。

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30年,中国的金融,是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孤儿。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为一体,是财政的出纳

这说明,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主要不是输入性的。在这六七年时间里,M1(流通中现金加上活期存款的和)和M2(M1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信托存款等的和)年均增速均超过年GDP增速与CPI上涨率之和,差距达5个百分点,从而造成流动性过分充裕。在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就是保农业、保粮食。我国历次物价大幅度上涨都是从食品价格上涨开始的,这一次也不例外。

2011年1月—5月CPI上涨5.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达到了两位数。第一,重视通货膨胀问题。

通货膨胀往往造成负利率,而负利率又带来对资金的过旺需求,不利于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必须看到,通货膨胀不利于理顺资源产品价格,不利于转方式、调结构。

进入 张卓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通胀 。具体来看,从2003年到2010年,人民币贷款余额从15.9万亿元增加到47.9万亿元,7年间增加了32万亿元,2010年为2003年的3倍。